新闻中心

云计算信息动态第二期pdf爱游戏平台

2024-05-2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爱游戏app体育爱游戏app体育爱游戏app体育1 动态导读: P3 《产业动态》云计算:成都将打造全球最大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 造基地;思科谋划40 亿云计算市场 涉及四种“云”领域;35 家企 业联手组建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联盟; P8 《行业政策》政府决策持续给力 云计算产业发展高歌猛进; P10 《会议论坛》广州科技局举办云计算与生物信息服务座谈会;云 计算惹火数据产业 产业链齐聚秦皇岛共商云端机遇; P11 《企业新闻》公司名称:成都云计算中心 P14 《人物论点》专家称云计算提升运营商网络价值;焦民:云计算 拷问商业模式; P19 《示范工程》上海电信定制“金融云” 助台湾第一银行落沪; 中国移动无锡公司“云平台”服务4 万高校新生; P21 《解决方案》华为 《面向新一代的数据中心网络方案》 2 产业动态 成都将打造全球最大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到2015 年,成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3000 亿元,将在智能交通、水务、电网、医疗卫生 等方面为市民的生活带来便利 昨日,在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11 年第21 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委副 主任李长虹表示,《成都云计算应用与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 已于日前出台,根据《规划》,到2015 年,成都将基本建成云计算模式下的技术、应用和 产业三大体系,构建政务云、社会云、企业云和高性能计算云四大基础平台,形成云服务、 基础软硬件设备生产和云终端产品制造三大产业集群,云计算产业规模达到3000 亿元,云 服务规模占全国市场的比重超过10%,移动智能终端产品制造占全球市场比重超过20%, 使成都成为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和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据成都市投促委副主任陈赋预计,今年成都便携式电脑出货量将超2000 万台。李长虹 表示,其中将有1000 万台属云终端产品,再加上云服务和基础软硬件设备生产,“今年云计 算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 亿元”。按照《规划》,成都云计算产业布局也将以天府新区和高新 西区为云服务与终端产品制造发展聚集区,依托综合保税区建设成都国际数据保税港,打造 成都云计算产业发展基地。 技术体系 构建各类软件服务和数据服务子集 具体目标:到2015 年,成都将培育10 家具有较强市场运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 服务企业,10 项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平台服务技术,50 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行业性软件服 务产品。 李长虹说,在完善云计算技术体系方面,成都将以基础设施服务和平台服务体系建设为 支撑,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构建各类软件服务和数据服务子集,形成完整的云服务核心技术 体系。到2015 年,成都将培育10 家具有较强市场运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的基础设施服务企 业,10 项具有较好推广价值的平台服务技术,50 个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行业性软件服务产品。 应用体系 3 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电网、医疗卫生等应用系统 具体目标:到2015 年,成都政务云、社会云、企业云和高性能计算云平台基本建设完 成,50%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云计算模式下的IT 资源管理。未来,还将重点建设和完善智 能交通、水务、电网、燃气、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社会信用等应用系统。 李长虹表示,在构建云计算应用体系方面,将以完善的技术体系为基础,务实推进云计 算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智能生活和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应用,重点打造政务云、社会云、 企业云和高性能计算云等四大基础平台,实现IT 资源的集约建设、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 资源共享。 她介绍,“十二五”期间,成都计划每年开展10 项政务云和社会云应用示范系统建设,遴 选产业园区组织开展云服务试点,在企业中组织推广云计算应用,并在科学研究、工业设计、 新材料、新能源、数字媒体等领域开展云计算模式下的科学计算示范。 “云计算其实并不是遥远的高科技。”李长虹表示,目前成都已经将云计算应用于猪肉追 溯系统等多个民生领域,未来还将重点建设和完善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能电网、智能燃 气、城市一卡通、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社会信用等应用系统,广大市民也会切实感受到 云服务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产业体系 培育云计算龙头企业 打造云计算服务集群 具体目标:将重点围绕云服务、基础软硬件设备生产和云终端产品制造三大产业集群, 择优培育、招大引强,不断完善产业链和壮大产业规模。到2015 年,云服务产业规模达到 300 亿元,基础软硬件设备产业达到500 亿元,云终端产业规模达到2200 亿元。 在打造云服务产业集群方面,成都将推动电信运营商和其他第三方数据中心向云计算基 础设施服务商转型,推出面向不同需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形成按资源使用付费 等新型服务模式。同时,以成都现有高性能计算、密集数据计算、数据存储与系统灾备等为 基础,培育云计算龙头企业,打造云计算服务集群。成都将大力发展商业化运营的数字音乐、 网络视频等数字娱乐云平台,医疗健康、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云平台,信息安全、企业服务 等行业服务云平台。同时,重点引进国内外IT 龙头企业,通过与本地优势企业合作,组建 云计算旗舰服务商,立足本地,面向国内外市场提供云服务,打造全球最大的云服务基地。 在打造基础软硬件设备生产集群方面,成都将支持本地优势企业研发优势产品,加强云 服务基础软硬件产品研发,提升云计算模式下的系统集成能力和软件服务能力。成都将重点 引进服务器和无线通信设备生产企业,虚拟化和云计算基础架构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配套 引进相关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企业,进一步完善云计算产业体系,打造全球领先的 云计算基础架构、应用程序和最终用户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使成都成为重要的云计算基础 4 软硬件设备生产基地。 在打造云终端产品制造集群方面,成都将进一步壮大联想、戴尔等产业基地,完善仁宝、 纬创等企业配套产业链,支持国腾集团、九洲电子、普什信息等优势企业研发优势产品,发 展云计算模式下的智能终端。按照《规划》,成都还将重点引进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智能终 端制造企业,打造全球最大的云终端产品制造基地。 将出台财税优惠等政策加快云计算发展 李长虹表示,为了加快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计算广泛应用,促进云计算产业发 展,《规划》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安全环境、推动行业应用、探索商业模 式、优化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 在强化基础设施方面,成都将加快推进光网城市、下一代移动通信、新一代广播电视网、 无线网络等方面建设,提高光纤入户和无线宽带普及率。加快构建成都云平台体系,打造一 批具有国际水准、节能环保、安全可控的新一代绿色云计算服务平台。在推动行业应用方面, 成都将整合政府应用需求,统一采购云计算服务,实现基础网络平台化、应用资源云端化和 专业服务社会化的新型电子政务架构。在探索商业模式方面,成都支持电信运营商、计算服 务商、数据服务商和安全服务商以云服务平台为中心进行资源整合,提供按量计费、按需调 配、自助选择的一体化服务等。 近期,成都还将出台财税优惠、人才引进、产业扶持、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等专项政 策,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成都商报记者 韩利 什么是“云计算”? 通俗地讲,“云”其实就是计算机群,每一群包括了几十万台,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云” 的好处在于,其中的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而这些云平台通常由专业大公司建设。普通市民 只需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而不需关心我们需要的存储或计算发生在哪朵“云”上。以智能电 表为例,用电不需要家家装备发电机,而只需要通过购电卡在电力公司购电,然后插在智能 电表上就可以了,此时这个系统也是一个云计算系统,而智能电表就是云计算终端。 总而言之,“云计算”带来的就是这样一种变革———由专业网络公司来搭建计算机存储、 运算中心,用户通过一根网线借助浏览器就可以很方便地访问,把“云”作为资料存储以及应 用服务的中心。 (文章:成都商报) 5 思科谋划40 亿云计算市场 涉及四种“云”领域 4 月21 日,思科发布一系列围绕整体数据中心业务优势 (DataCenterBusinessAdvantage,DCBA)架构的技术创新,包括思科Nexus7000 家族和 Nexus5000 系列,最新超低延迟数据中心平台思科Nexus3000,思科MDS 存储交换机,思科 统一计算系统(UCS),思科数据中心网络管理器,以及贯穿思科数据中心产品组合的思科 NX-OS 综合数据中心操作系统。 思科数据中心矩阵确保了在物理和虚拟环境中,从服务器到存储阵列的融合网络管理 和“一次连线”灵活性。除推出这些新产品之外,思科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内最具综合性和 创新性的标准化数据中心产品组合,从而允许多样化数据中心和云服务能够通过通用的智 能化交换矩阵相联接,并成功实现架构灵活性、投资保护和运营简化。 思科全球高级副总裁,数据中心、交换和服务事业部总经理JohnMcCool 表示:“网络 正在成为云架构的融合点,思科致力于通过网络化、云服务转变日常生活,领导下一代IT 系统。” 有预测显示,2013-2014 年,中国云计算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40 亿美元。思科大中华 区副总裁,无边界网络与数据中心业务负责人冼超舜表示,目前国内有四种云值得期待, 一是运营商提供的IaaS,二是互联网公司的数据中心,三是由政府主导的城市云,四是在 教育、医疗、银行等行业建设的私有云。 目前,思科在以上领域均有所涉猎。今年年初,思科宣布与四川电信合作,在成都建 设“中国西部信息中心”,为政府、相关行业提供云计算服务。据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 北方区总经理张云杰介绍,该中心已经能够提供IaaS 服务,未来还将提供视频、统一通讯 等方面的业务。 为了检验云平台的性能,思科率先在自己的数据中心中引入了云计算平台。冼超舜介 绍,在思科的Allen 数据中心,70%-80%的主机采用了虚拟化技术,节省成本37%;通过用 x86 服务器代替原来的UNIX 小型机,又节省成本26%,总体节省TCO60%。 思科在推出Nexus 交换机后,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场保持了技术优势地位。JohnMcCool 告诉记者,目前Nexus 交换机已经拥有1 万个客户,发货量达7000 多万台。 随着技术的发展,思科还在不断完善其Nexus 和数据中心产品线。此次,思科进一步 完善了矩阵扩展器技术(FEX),它能够确保用户建立一个单一模块矩阵,从而实现从思科 Nexus 交换机到统一计算系统服务器、适配器以及虚拟机的扩展。设计灵活性、减少布线 的基础设施和简化的管理为超过5000 位部署思科FEX 架构的用户节省了高达50%的设备和 运营开销。 思科还在Nexus7000 上增加了对三层虚拟专网(VPNs)的支持,同时支持业内首创的名 址分离网络协议(Location/IDSeparationProtocol,LISP)。LISP 是由思科首创的、突破 性的IP 路由和地址架构。IT 管理人员能够充分利用LISP 以确保构建高度灵活的网络,从 而实现网络工作负载移动性、云就绪、向IPv6 的迁移和可扩展多用户模式的实现。 6 35 家企业联手组建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联盟 随着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聚集效应日益凸显,其硬件、软件、集成、运营、内容服务 等各领域之间的整合趋势逐步增强。昨日,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中国惠普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等35 家企业组成的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联盟成立。 云计算产业联盟将整合滨海新区云计算相关企业、组织、机构及相关单位的发展资源, 使成员单位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进而优化新区云计算产业环境,打造一条集基础设施服 务商、平台服务商、应用软件服务商、云终端设备提供商、云内容提供商、云系统集成商 为一体,覆盖分布式存储、云平台管理软件、中间件、云终端、云安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 链。同时,该联盟还将推广行业政策,实现行业自律。 据悉,在 35 家成员单位中,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当选联盟理事长单位,天津泰达 科技发展集团当选联盟秘书长单位,腾讯数码(天津)有限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天 津启云科技有限公司等11 家单位为联盟理事单位。 滨海新区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云计算产业联盟成立后,各成员单位将参与推动云 计算技术和产业标准的制定,共同促进云计算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云计算和技术解决方案,引领滨海新区云计算产业的发展。 7 行业政策 政府决策持续给力 云计算产业发展高歌猛进 十二五云计算产业:推动经济发展新引擎 近两年来,云计算在我国的发展可谓风起云涌,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十二五时 期,如何构建自主、可控的中国云,让云计算实现真正落地就成为了我国软件产业迎 来下个黄金十年的关键。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被称为是继大型计算机、个人计算 机、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IT产业革命,也是未来3~5年全球范围内最值得期待的技术革命, 将可能引发信息产业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因此,传统IT 巨头把云计算看作为未来决定 成败的必争高地,纷纷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推出自己的云战略。 如今,云计算已逐渐渗透进了众多行业,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日趋起到重要的影响和推 动作用。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头戏,云计算无疑成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的 发展重点。 政策力挺十二五云计算发展 日前,据媒体报道,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多部委共同参与的《加快发展高 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已进入起草阶段,其中,云计算产业将被作为未来高技术服务业 的主角。 据悉,今后,相关部门将引导组建云计算国家队,综合运用政策、规划、标准、资金、 项目和行业管理等手段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全社会提供云计 算服务。 事实上,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均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来强调。 为了加快应用和落地,推进云计算产业的切实发展,2010 年10 月18 日,工业和信息 化部圈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 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 范工作,试点内容涵盖了平台搭建、产业联盟、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以及标准和安全管 理规范的研究制定等。今年,多个政企合作的云计算应用项目有望落地。 继去年上海的云海计划、北京的祥云计划等地方云计算规划发布后,今年以来, 我国各地方政府、企业的角逐进入了高潮。 今年4 月,北京市祥云工程首个示范项目用友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启动。5 月6 日, 中关村推出了百度、联想等首批九大典型云服务平台,同时推介了20 项中关村云计算重大 创新技术产品和服务。 8 4 月6 日,国内最大的云计算试验区在重庆市两江新区开建。4 月8 日,由深圳云计 算产业协会联合英特尔、IBM、金蝶等国内外相关企业创建的深圳云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正 式揭牌。4 月11 日,上海的多个云计算示范项目也率先落地。 各地云产业势头正劲 云计算是计算机科学和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 略性技术和手段,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对我国突破国外企业的技术 壁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关于这一点,从地方政府针对云计算出台 的规划和举措来看,已经达成共识。 2010 年10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 个城市先行开 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包括5 个试点城市在内的各地方政府主管部 门都对发展云计算表现出浓厚兴趣。北京市经信委与北京市发改委、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发 布了《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明确表示将通过建设中国云计算中心服务于电子政务; 上海发布了云海计划;深圳也制定了云计算的产业战略和实施方案,当地从事云计算相 关应用的企业已超过300 家。无锡、杭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积极与国内外IT 龙头企业 合作,探寻云计算落地和应用的最佳方式。 据北京市经信委软件处处长姜广智介绍,《北京祥云工程行动计划》拟定了在未来 几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云计算研究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和路径。按照计划,祥云工程 分两个阶段实施:2010-2012 年为产业布局阶段,完成云计算产业链的整体布局,基本形 成技术、产业、应用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聚集一批全国领先的云计算企业,推广一批 高标准、高效能、高可用、低成本的云服务和云应用,使北京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中心;2013 -2015年为产业化发展阶段,力争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带动整个产业链规模达到2000 亿元。 据了解,目前上海的多个云计算示范项目已率先落地,突破了云计算的应用难题。上 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介绍,下一步上海将从两方面推进云计算的示范应用:一是建设 应用需求导向型的具有商业模式的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采用自主创新云计算产品与 解决方案构建金融、贸易、物流、文化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形成面向全国的服务能 力,并将引导政府、企事业单位与居民使用公共云计算服务。二是采用云计算模式新建或 者改造信息系统,降低信息化建设与运营维护成本,提升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鼓励电子 政务、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建设具有示范意义的基于云计算模式的信息系统。 专家表示,政府部门不仅是云计算的重要应用领域,更是重要的市场启动力量,政府 的推动可以促进云计算产业跨越式发展。因此,通过政府资金支持大力培育云计算技术服 务商,建立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 不但可以推动国内IT 厂商向云计算服务商转型,还能引导云计算技术和服务商向产业基地 集聚,形成合力参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竞争。 9 会议论坛 广州科技局举办云计算与生物信息服务座谈会 座谈会现场 为了配合推进“天云计划”和实施《广州市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0-2012 )》, 7 月5 日上午爱游戏平台,由广州生物工程中心组织召开的“云计算与生物信息服务座谈会”在龙口 科技大厦举行。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马曙副局长,网络与信息安全处、农村和社会发展 处相关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欧洲生物信息研究所数据库中心研发主任、华东生命信息研究 所常务所长朱伟民教授等多位行业专家应邀参加了座谈会。会上各位领导和专家围绕如何 促进生物信息产业发展,以及云计算技术对生物信息产业的作用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细致的 讨论。 专家认为,广州选择生物和医药产业作为云计算应用和产业化突破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新兴高技术,能为生物、医药领域的数据及信息处理提供高效 快捷的解决方案。广州生物信息产业可以在国外开放和应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独特的角 度去包装、分解和挖掘与生物、医学、药物开发相关的数据和工具,同时结合广州 “天云 计划”的实施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打造一个以华南生命科学研究成果为基础的, 高效开放的国际化生物信息平台。 此次座谈会,通过交流云计算在生物信息领域的建设和应用经验,促进了政府与学术、 产业界的沟通和交流,为配合广州市“天云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学术和产业建设意 见。 10 云计算惹火数据产业 产业链齐聚秦皇岛共商云端机遇 为深入把握云计算的实质内涵及发展趋势,分享云计算平台建设和应用实践经验,交 流国内外云计算的最新技术、解决方案和研究成果,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河 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北省秦皇岛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由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 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颇受瞩目的2011 年云计算领域盛会中国云计算与 云服务高峰论坛将于2011 年7 月21 日在秦皇岛国际大酒店隆重举行。 据峰会主办方,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扈秋宁副主任介绍,此次峰会得到 了包括工信部、河北省工信厅、秦皇岛市政府等政府单位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业界众多 知名专家和领导性厂商的广泛参与。扈主任说,秦皇岛一直非常重视云计算和数据中心产 业的发展,举办此次会议也是为了向业界传递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引领数据产业发展, 打造数据产业集群的理念。 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郑宏透露,此次峰会的报名人数已经远远超过预定 的会议规模。这一方面显示了业界对于云计算发展的高度热情,也体现了秦皇岛作为数据 产业基地先行者的巨大吸引力,我们也希望能够为秦皇岛云计算与数据产业的发展贡献自 己的一份力量。 据郑宏介绍,目前初步确认出席此次会议的嘉宾和领导可谓阵容豪华。秦皇岛市朱浩 文市长、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陈伟司长、河北省工信厅王昌厅长、河北省通信管 理局徐世奎局长、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胡英杰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国家信息 中心专家委员会宁家骏主任、中科院软件所张云泉副主任等。另外,包括中国电信、中国 联通、万国数据、云快线科技、IBM、甲骨文、思科、大唐移动、施耐德、中国万网、金 蝶友商网、蓝汛通信、北京云基地和华为等众多业界领先的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也都将 进行精彩阐述。 企业新闻 企业名称:成都云计算中心 电 线- 传 线 网 址: 地 址:成都市高新区孵化园8 号楼1001 室 邮编:610041 11 公司简介: 成都云计算中心 (下简称中心)是国内首家商业运营的规模化 云计算中心,由曙光信息产业集团下属“成都超级计算中心有限公 司”建设并于2009 年12 月28 日建成运营。中心依托中科院计算所 的优势资源爱游戏平台,在国内率先将超级计算技术用于支撑云计算服务,并 创新性的采用了“企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定期定量采购服务”的 12 全新成都模式,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心目前的峰值处理能力为30 万 亿次/秒,在2 年内将扩展至200 万亿次/秒,最终将达到1000 万亿 次/秒峰值处理能力。立足成都,辐射西部,服务全国是中心发展的 既定方针。 作为物联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云计算是物联网信息处理 基础设施,而物联网的规模化应用则是云计算的发展支撑。二者结 合会通过对各种能力资源共享(计算、网络、存储、平台、应用、 管理、服务、人力资源等等)、业务快速部署、人物交互新业务扩展、 信息价值深度挖掘等多方面的促进来带动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升 级。 物联网中的后端信息处理具有实时感应、高度并发、自主协同 和涌现效应等特征,它对云计算的要求是建立一个虚拟化支撑平台, 即统一的第三方运营中心,并最终实现客户通过基于标准的服务交 互方式,以极低的成本按需从基础设施获取高质量的计算、存储、 数据、平台和应用等服务。 作为物联网基础信息交换和处理平台,中心的建设将会助推区 域物联网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智能交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现 代物流、智能城管理及安全监管等领域都非常适合依托中心的服务 平台开展示范性应用项目。 产品技术: 中心基于业界领先的曙光 5000 超级计算机搭建起物联网基础 13 信息交换和处理平台,其峰值处理能力年底可达100万亿次/秒,2011 年将达到200 万亿次/秒!现有的存储资源也支持动态扩展,最高可 达PB 级。此外,中心还提供电信、联通和电子政务光纤等多种网络 接入服务。 中心配备有丰富的适合大规模事务处理的应用软件,包括: Gridview 集中式管理商用软件,可满足同时对分布式超级计算机的 环境、硬件、软件、系统基础架构等各方面进行管理和监控的需求; 以及支持Oracle、SQL Server、Sybase 等主流数据库,和Weblogic、 websphere、东方通等中间件应用软件。 中心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建立健全了完善的运维管 理体系,提供 7×24 小时现场值守和智能监控,能在第一时间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利保证了IT 运维环境的稳定、可靠。 人物论点 专家称云计算提升运营商网络价值 在近日举行的2011 中国(西安)信息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主任文仲慧明确指出,云计算变革,将极大的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全面提高全社会整 体信息化水平。对于信息技术咨询公司预计,云计算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年27%的增长 率,文仲慧表示整个市场的规模将远远大于上述最乐观的估计。 云计算的热潮已席卷了整个IT 业,国内三大运营商也加大投入力度,和软、硬件厂商, 信息应用和服务提供商以及平台和终端提供商,共同形成一个云平台,但在推进过程中, 运营商有何切入点与突破口?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电信集团广州研究院张晋研究员。 新技术引发产业跟风热 14 云计算概念使越来越多的IT 公司、电信运营商甚至政府部门加入到云计算队伍中,甚 至国际顶级市场分析机构Ovum 发布的报告也表明,云计算必须成为各个国家ICT 产业政策 中的一部分。近日,微软,在洛杉矶召开的WPC 大会上,推出了它的云游戏;日本NEC 与 中国大型IT 企业合资建厂,拉开云计算海外服务序幕。 对于目前的云计算热潮,以及云计算为何会引发产业如何高度关注这一现象,张晋先 生指出主要基于以下三大原因: 首先,行业对新技术的高度关注,历史证明新技术应用将带来颠覆性的产业革命。云 计算深度跨越IT、互联网、电信三大领域,描绘出一个全新的信息生产消费服务方式。一 个创新模式带来的效用往往是颠覆性的,其商业价值难以估量,大型计算机打造IBM、计 算机软件成就微软帝国、搜索引擎造就谷歌„„在IT 互联网时代,因一切皆有可能,采用 效仿跟随策略已经为IT 公司、互联网公司和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 其次,谷歌公司的号召力强,众人自然关注云计算。2006 年8 月9 日,Google 首席执 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谷歌提出“云计算”是 基于公司的互联网基因,符合谷歌的公司文化和公司战略。2008 年底,IBM 提出了“智慧 地球”这个概念,智慧地球衍生出来的物联网需要与云计算高度相关。IT 业的领军者IBM 和互联网的领军者谷歌双雄发力,终于掀起席卷全球的云计算浪潮。 第三,摸索商业模式阶段孕育无限商机。云计算的商业价值具有很强吸引力,参与的 各个行业领域的公司都能在云计算中看到属于自己的黄金影子。市场竞争有一个规律,当 人们知道如何赚钱的时候(即商业模式从百花齐放的探索阶段,归于成熟的单一阶段的时 候),这个行业已经难以让新公司赚钱了,只有新的一轮创新才能打破僵局。 运营商切入云产业须取长补短 运营商加快云计算产业布局步伐。目前,中国电信已经正式启动星云计划,在广州、 上海、成都和南昌四个城市开展了云计算现场实验,具体涉及IDC 升级、业务平台、能力 开放平台、内部IT 应用等领域。经过一年半的实践,上海联通云终端的使用主要是瘦终端, 上海联通80%的终端已全部替换成瘦终端。同时,呼叫中心已经完成客服系统全IP化打造, 并在这个基础上推行全业务坐席。去年底,中国移动则作为微软的云计算运营商伙伴,双 方计划集中开展云计算等8 个领域内的研究和应用。 运营商纷纷加大投入云计算产业,对于三大运营商在发展中有何切入点这一话题,张晋 指出,运营商的云计算服务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尤其是会通过融合行业应用、智慧 城市建设等进行平台的优化与升级。电信运营商一直提供IDC 服务和网络连接服务(包括 宽带接入服务、数字电路出租、数据电路出租以及光纤出租等),具备云计算的基本建设 服务经验。但电信运营商缺乏软件开发能力,因此,电信运营商大都和专业的软件公司合 作。多年以来,电信运营商一直在探索信息服务领域,尤其对企业客户、行业应用的关注 度日益增高,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基于网络的深度信息服务,一直是电信运营商努力的领 域。 据张晋先生介绍,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提供的云计算服务主要集中在存储领域和Saas (软件即服务)领域,主要针对企业客户。电信运营商具有多年的企业客户服务经验,拥 有大量的企业客户,有一定的行业应用经验。电信运营商在提供云计算服务的时候,基本 15 上先将现有业务服务逐步迁移到云计算平台上,这样对客户的影响最小。但目前电信运营 商要实现业务产品的差异化,难度还是比较大,而行业应用、智慧城市、物联网应用将是 重要的切入点。 安全问题是发展首要考量 3G 时代,运营商大力推云计算,将对其提出的管道智能化、流量经营、移动互联网的 发展有积极意义。 张晋先生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是,通过云计算的庞大网络联接平台,电信运营商构建 的网络价值将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一方面,电信运营商通过不断升级的有线网络、无线 网络,提供优质的数据传输服务,获得流量带来的收入;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自己提供 了云计算服务,将更深入介入客户生产生活的活动中,有利于客户保持,有利于电信运营 商了解客户行为,从而挖掘商机、创新业务。 此外,对于目前云计算发展存在的隐患,张晋先生表示,云计算最大威胁在于客户的 信息安全,由于客户自己的信息存储以及信息消费都基于“云”,这实际上让客户的重要 信息面临暴露的风险。对客户信息安全(包括个人信息以及行为信息)的潜在威胁一直困 扰着互联网,也是流氓软件盛行的重要利益驱动力。如果云计算不能解决信息安全难题, 那么,云计算难以获得大发展,至多以封闭方式的私有云,以及非重要信息的公有云领域 获得部分发展,那样的话,云计算将成为浅层次的应用,不会改变现有的互联网信息服务 方式。 总之,作为概念的云计算,这两年正开始步入应用的转型期,运营商们的热情也被不 断点燃,但在云计算的应用细分和产业链整合、中小企业应用、行业应用等方面还只是属 于试水阶段,对于运营商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还要更多的通过云‘端’体现应用,就是 用户体验,要做到云端共赢。 焦民:云计算拷问商业模式 最近两年左右的时间,云计算炒得比较热,在之前有SOA,还有云计算虚拟化,我觉 得一个阶段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理念是对的。但是我想这不是中国固有的计算模 式,比较多的是从美国发展开来的。这种计算模式不在于硬件网络的建设,但却依赖于此, 依赖比较有能力的信息中心提供云端的服务。 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对IT 的关注方向是不同的。出版社不同于其他的竞争行业, 是国家体制内的国企,对信息化的建设要求没有那么迫切。但人教社的信息化建设早早就 起步了。他领导和见证了人教社的信息化从无到有的整个过程。他就是人教社的CIO 焦民 老师,今天也请到他给我们讲解一下人教社发展信息化的路程。 云计算存在本土化问题 记者:云计算概念在中国被炒的火热,那么您怎样理解云计算时代的这种新型的计算 模式呢? 16 焦民:最近两年左右的时间,云计算炒得比较热,在之前有SOA,还有云计算虚拟化, 我觉得一个阶段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出现新的理念是对的。但是我想这不是中国固有的计 算模式,比较多的是从美国发展开来的。这种计算模式不在于硬件网络的建设,但却依赖 于此,依赖比较有能力的信息中心提供云端的服务。 目前在中国,软硬件已经具备了很多的能力,但商业模式是个问题,云计算的理念是 用我的计算能力,用我的资源,像用电,水一样来度量。这在国外没有问题,但在中国国 情下确实有本土化的问题存在。 金融危机致使美国对IT 行业的投入减少了,或者说增长率不行。这样的市场,云计 算就比较适合。云计算使某些企业不需要拥有自己的网络,特别是中小企业,它可以租用 云计算的网络。中国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这样,因为资金有困难,也有这样的需求。大企业 可能不太现实。在中国,私有云建设比较快一点,公共云会比较慢一点。报道常说的三年 在中国普及,我个人持怀疑态度。 人民教育出版社CIO 焦民 记者:云计算在教育行业的运用率是很低的,这是有很多原因的。那么您认为最重要的原 因是什么呢? 焦民:教育行业在IT 运用行业中在管理方面不强,考试方面用的比较多。云计算相当 一部分是用于管理的。管理的信息化的建设还没有到达很高的程度,第一步还没走好,那 么到云计算那一步还有很大的距离。教育行业主要工作用于学校教学,它的主要目标主要 是教育资源和教材。我们虽然是教育行业,但同时我们也是企业,我们是生产产品的,和 中石油den 等一些国企是一样的,他们生产油,我们生产书。我们有很多的ERP 系统和很 好的网站,还有教学辅助资料,都是为了更好的卖教材。所以云计算在教育行业信息化建 设过程中也确实还有一段路要走。 网络安全是出版集团信息安全的关键 记者:信息安全一直是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一个重点。那么您觉得教育出版行业的信 息安全都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焦民:现在所涉及的信息安全主要是商业秘密,再一个就是网络安全。最近我们也在 做一个整改,如果系统瘫痪的话最大影响是工作流程,特别是供书,网站出问题的线 教师学生上不了,主要是社会影响。对于企业本身,问题不是很大。停机的忍耐度可以到 24 小时。高峰期的时候比较危险,供书繁忙。虚拟化对我们的供书等流程有好处。现在人 教的主服务器照都是参照高峰期来配置,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 记者:您从1987 年到人教社,也有二十多年的光景。那么您怎样看待在这二十多年中 人教社的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焦民:最早的信息化开始比96 年要早,最开始是实际应用方面,比如计算机排版,编 辑,用于管理的信息化系统87、88 年就已经开始,运用于财务上和发行上的应用,96 年 的时候之前是各个部门分开的,93 年开始就人手一机。386 的,后来逐渐专业化。96 年以 后ERP,98 年上互联网,03 年上内容管理,06 年以前就上得比较全了,比如BI,这个历 程延续下来。ERP 目前上的是禾嘉的系统。一个管理软件,就是为领导管理服务的。以前 参与意见比较多,你应该找个比较有实力的,现在包括用友,金蝶、甲骨文、SAP 等等的 企业,都有实力,平分秋色。所以在选型的过程中也会考虑自身建设的需要。目前现在人 教社的管理信息系统PEPMIS。还有很多分系统包括。第一个就是图书编务出版管理。它是 PEPMIS 中唯一的一个流程管理子系统。该子系统以图书选题为主线。其余的还包括纸张材 料管理、图书发行管理、财务管理、库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版权合同管理、书稿档案 管理、行政后勤管理、辅助决策管理、电子音像管理等等。 记者:CIO 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道路上的领导者,那么在信息化建设的道路上应该具 备哪些素质,肩负哪些使命? 焦民:在国有企业和个体企业不一样,你具有的素质和领导的素质是相互的。在国企, 作为CIO,沟通是重要的。 人才配备上缺乏竞争力 记者:不管是上马云计算也好,管理系统也好,或者通常所说的ERP 也好,作为出版 行业,人教社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焦民:作为出版行业,我觉得,首先第一要在管理上下功夫,出版社的管理原来是事 业单位,刚刚转企,他的管理严格的说都是粗放式管理。06 年开始提精细化管理,但实际 上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这其中有几大原因。第一就是出版社是有限竞争,新出版社得 审核批准,不是谁都能做,全国现在就这500 多家竞争,以后有十几家大集团,你要买只 能到上市的二级市场去买。没有竞争就没有推动力。第二是客户群,虽然出版社也在竞争, 很多时候你不是靠管理能力的的提高去争取客户,比如人教社。有时候包括计算机在内, 在流程处理中也许是可有可无,只不过工作方便点,要没有ERP,都手工还不累死。信息 反应快,对推动市场也是有利的。不像银行和电信等企业。计算机对于电信来讲绝对是支 柱,IT 一秒都停不了,三条腿,IT 是其中的一条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互联网企业,就 绑在IT 上了。第三还有人员的构成,;历史的原因;出版社人员构成是事业单位。人员构 成方面缺乏竞争力。中央有出版社,地方有出版社,三分之一都是关系户,影响IT 方面的 应用。这是历史遗留问题。 记者:2011 年,人教社在信息化方面有哪些IT 的战略部署呢?人教社对信息化的投 入是怎样的? 18 焦民:人教社的战略还是不错的,去年提出转企以后,要遵从集团和股份公司,会把 我们这些出版社转到股份公司里去,目标是明年要上市的。所以信息化方面也是要上一个 台阶。所以融资之后搞信息化建设是个利好的消息,比买楼管用。做信息化最主要的目的 就是提高竞争力,信息化能让生产力提高。但是作为领导来讲,利用这些数据能提高决策 能力,说句实话,事业单位刚转企业,对于信息化得建设也不能好高骛远,不能要求过高 过快,因为原来不靠这个,知道挣多少就行了,怎么挣的,为什么挣的也还是交给管理部 门去考虑。我们主要还是做好IT 的运维。 08 年以前是预算制,保证性比较好。08 年以后一事一报,投入比较少,涉及到改制转 企,到时集团会统一,每年的投入大约在两三百万左右。07 年以前每年600 到800 万左右。。 今年投入很多,大约投入200 台新电脑。人教社是教育部直属,先天条件比较好,明年马 上也要成立出版集团,教育部直属的,政策有一定的倾向性。 焦民简历: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焦民分配到了教育部。1987 年进入人民教育出版社 示范工程 上海电信定制“金融云” 助台湾第一银行落沪 最近,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诞生了由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联合打造的国内第一朵“金融 云”。在“金融云”的催生下,在台湾地区金融圈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台湾第一银行在祖 国大陆的第一家分行——上海分行将正式开业。 “金融云”是中国电信上海公司专门为金融行业度身定制的数据中心“云服务”,它 打破了传统金融企业数据中心各自建设、各自运营的模式,中小型金融企业将按照“按需 使用、即付即得”的交付模式获得云计算服务,从而节省大量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成本。 两岸签署金融监管(MOU)和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台湾银行业加快了进入祖 国大陆的步伐。然而,如何部署银行IT 核心系统,让银行烦恼不已:“大陆的大型国有银 行大都自行出资搭建信息系统,而对于台湾银行来说,如果单独建系统,需要一次性投资 建设数据中心。即使不建机房,也要支付托管费。另外,购买部署软硬件等一次性投入非 常巨大,后期运维成本也非常昂贵。”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获知这一信息以后,与IBM 公司合作,为台湾银行度身定制了一朵 “金融云”。中国电信上海公司高级工程师刘敏介绍,与实力雄厚的大型金融企业相比, 中小型金融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像台湾第一银行这样的规模,如果自建核心系统, 一次性软硬件投入至少上千万。而租用‘金融云’服务,每月只需付月租费,节省成本至 少2/3。而且,整个系统的部署将从原来的4 个月缩减至1 周时间。” 19 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吴冲锋对此评价说:“国际金融中心就是建造众 多摩天大楼、然后汇集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入驻的传统看法,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今天,需 要修正,至少不应该作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唯一规划思路。伦敦、纽约、东京等国 际金融中心城市因机构云集,区域就业人口密度高,给公共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压力,且 商务成本居高不下,上海大力兴建基于信息化的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总经理张维华表示:“‘十二五’期间,上海电信将通过加快建设 扩容高可靠的金融数据中心环境、高品质呼叫中心服务和高水平的应用来服务上海国际金 融中心建设。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将依托亚太信息枢纽建设,开发不同行业的云应用,为 打造下一代绿色数据云数据中心和开放的云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据了解,最近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已与市金融服务办公室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 聚焦上海“十二五”期间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总体目标,通过政、企协作,推动金融与信 息技术结合,加强金融电子信息安全网络建设,大力发展电子金融,优化金融信息化基础 设施及应用环境,提升上海在全球市场的金融竞争力。 中国移动无锡公司“云平台”服务4 万高校新生 中国移动江苏无锡分公司日前成功开发移动信息化“云平台”,在今年高校迎新服务 阶段启动运营,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0 所高校达成合作意向, 让无锡近4 万名高校新生在今年入学时就可以体验“云”服务。 早在2009 年,中国移动江苏公司即拥有初步具备云计算特征的虚拟化服务器集群平 台,实现了虚拟计算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实时监控。此次无锡移动结合无锡市高校信息化管 理的具体需求,推出的“高校迎新”和“移动信息化”SAAS 云应用投入使用后,校方无需 购置服务器,凭借无锡移动分配的账户即可登录启用,解决了各高校单独开发周期长、设 备投资成本高、后期缺乏维护保障等问题。 “云平台”高校迎新应用为各大院校提供了数据处理、信息公告、即时通讯功能,在 迎新车辆安排、入学流程提示、院系位置指南、新生宿舍分配等各环节实现全程信息提醒。 新生可通过网上查询、资料录入、号码登记,将办理入学手续前移,有效减轻了学校在新 生入学时迎新现场的工作压力。“云平台”移动信息化应用则利用短信、彩信、WAP 多种 技术手段协助校方及时下发报名选课、教学效果评估、调研问卷、校园活动、成绩公布等 各类通知,通过教学全周期的信息化嵌入提升校方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彻底改变以往 要张贴公告或靠开会、班主任口头传达等单一低效的信息传递模式。 20 解决方案 面向新一代的数据中心网络方案 概述 当前,企业数据中心正在朝大规模集中和统一快速发展。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社会,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像 交通、能源一样的经济基础设施,企业离开数据中心,顷刻就会走向崩溃。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化时代,传统的数据中心背负着历史的包袱,逐渐失去了活力。据调查,企业的业务 部门的要求对数据中心的挑战和不满意度接近60%,这与目前数据中心在架构上的总体落后,灵活性差, 资源动态调配能力低,能耗高等情况息息相关。对数据中心进行革新,否则会阻碍企业的创新,是人们普 通的共识。 当前数据中心面临的挑战 云计算的出现,给CIO 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云计算通过把网络基础设备,计算,存储资源虚拟化,根据 应用需求动态调配。它使的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更有弹性、更灵活、更敏捷,并降低企业数据中心的复杂 度。 网络层基础平台,承载“云计算”和“云存储”,它的改造和革新,是数据中心向云计算演进的第一步。 简洁,高度扩展的数据中心网络将更利于计算和存储的虚拟化,实现更有效的负载均衡和更佳的利用率。 挑战之一:如何减化网络架构? 传统网络受限于网络设备端口,容量的限制,采用设备层层叠加的构建方式,一般分为“接入,汇聚, 核心”三层。网络层次的增加,会带来拥塞,时延等问题。并且,网络纵向“条块化”的分割,也阻碍计 21 算,存储资源池的动态调配。 如何减化网络层次,提供可动态适应云计算动态调配的网络架构,成为数据中心网络最大的挑战。 挑战之二:如何构建高度可扩展的网络? 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追求一步到位,大而全的建设模式。但在使用中发现,一味追求宽敞的空间、昂 贵的网络设备,在各种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只会造成投资成本的沉淀和浪费。在兼顾企业的未来发展和 效率最大化,构建可伸缩,可扩展的网络,是比较务实的方法。 挑战之三:如何节能? 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是个棘手的问题。大型数据中心的能耗成本居高不下,已经在企业日益沉重的IT 成 本中跻身第二位。其中网络部分能耗年度复合增长率高达14%,这些“电老虎”每年产生的帐单使得CIO 们难以安睡。 减化的网络架构 改造传统的网络,减化网络架构,可以获得如下三种收益: (1) 网络性能提高,支撑高性能的服务器流量 传统网络从接入到核心,都是层层收敛。服务器获得的带宽平均只有数百兆。无法支撑大带宽的应用。 减化的网络可以支持低收敛甚至无收敛的流量模型。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2) 网络利用率提高,支撑云计算的资源池动态调度 云计算要求对于计算资源池和存储资源池任意按需调配。要求网络能够适应这种大范围的调度。 (3) 网络可靠性提高 减化的网络通过集群,网络自动化,网络智能化技术,消除网络中的可靠性隐患,如STP 等。把网络的 故障收敛时间从秒级别提高到毫秒级别。 减化网络架构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阶段1:扁平化整合的网络 22 如上图所示,通过汇聚层/核心层设备以及两台核心层之间的整合,把复杂的“网状网络“减化为简单的 “树状网络”。支撑1000~3000 台服务器的云网络规模。 阶段2:虚拟网络 如上图所示,整个数据中心网络通过虚拟集群技术,多个核心层设备虚拟为一台设备。通过增加核心节 点,提供无阻塞的网络能力,接入更多服务器。服务器的规模可以从3000 台“无级扩展”到数万台。在满 足企业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的同时,并不增加网络的复杂度,减少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模块化的网络设计 对数据中心而言,目前处于新技术蓬勃发展期,包括存储,计算,网络技术都在革新和发展。推出一个 满足数10 年需求的设计,是比较浪费的。 所以,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的模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构建网络, 23 既适应了公司业务增长需求,又避免了新技术造成的风险和成本。 如下图所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式,不同的业务模块,管理模块,存储模块都可以独立发展。 面向绿色的网络 “绿色IT”已经从一种营销方式演变为具有社会责任感企业的一种自觉行为。在推广过程中,仅节能方 面就避免大量的能源浪费。 对于网络设备,容量越来越大,端口密度越来越高,对于业务的处理也越来越精细,这些都导致了设备 运行时功耗的增加,从而引起了散热制冷等系列问题。 新一代交换机采用最新节能专利算法,突破传统交换机能耗架构,帮助企业实现网络设备最佳能耗比。 同时,华为还是业界独家通过“Class B”认证的网络设备厂家,设备符合家电级辐射标准,帮助企业打造 人性化机房与办公环境。 特别是高端核心交换机S9300,拥有6 大核心节能技术:创新的变流芯片,实现按流量动态调整功率; 独特的旋转风道设计,提高整机散热效率,降低设备功耗;积木式电源,按需配置,减少初期投资;独立 风扇分区控制,有效降低噪声10%,并延长风扇使用寿命;风扇智能调速技术,根据关键器件温度灵活调 整风扇转速,提高风扇抗扰动能力,延长风扇寿命;真正的端口休眠技术,依据端口实际流量调整输出功 耗,节电而“不丢包”。通过以上6 大节能技术,S9300 比传统的核心交换机节能3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 节电先锋。 安全增值业务 24 随着各种黑客工具的推陈出新,数据中心面临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大。数据中心网络的安全必须从多个 维度进行设计。 (1) DDOS 的防护 传统的DDOS 方案采用检测和清洗集成的方案,适合小规模的流程场景。华为同时提供提供独立检测、管 理和请洗的灵活DDOS 方案,满足万兆规模的DDOS 防护。 (2) 网络层/应用层的防护 通过S9300 系列交换机集成的防火墙板卡,能够同时满足小规模流量场景和万兆规模的网络应用层防护。 (3) 网络设备的防护 华为的Quidway 系列交换机和路由器提供如下全方位的防攻击技术,保证自身设备安全。 25 (4) 维护网络的接入和内部安全 管理维护网络是着据中心的安全后门,一旦失守,造成企业的核心信息泄密,后果不嵌设想。 华为提供基于用户/密码和健康状态的“双保险”的鉴权方法,通过病毒检测客户端和网络的联动控制, 保证接入管理网络的终端的安全性,避免出现受病毒感染的机器接入到网络中。造成对维护网络的入侵和 攻击。 26

  Part3-4 Unit5 Ancient Civilization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pptx

  X1.LY520A.TY.B01M.厂家使用说明书.风冷四机模块机组.V100A6(1).docx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