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研究
爱游戏平台茯苓产业发展历程回顾、企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前景研究(智研咨询)
我国茯苓产业供需稳定,自给自足能力强,受国内外市场需求驱动显著。从产量来看,自2016年至2021年,茯苓产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19年至2021年间,产量激增,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生产能力。在2022年,尽管总产量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在高位,达到25.2万吨,较2021年下降4.1%。在出口方面,我国茯苓的出口量在近几年呈现波动趋势,2022年出口5806.8吨。从需求量来看,我国茯苓的需求持续增长,与产量增长趋势相符。2022年,尽管产量略有下降,但需求量仍保持在高位,达到24.7万吨。
茯苓,又称云苓、松苓、茯灵,为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非褶菌目、多孔菌科、茯苓属,多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也是常用大宗中药材之一,社会年需求量在万吨以上。茯苓为药食两用,具有益气宁心、健脾胃、利水渗湿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虚食少、痰饮眩晕等症。茯苓衍生物——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增强人体免疫、抗肿瘤、抗病毒、保肝降酶的功效。品类来看,云南的“云苓”、湖北的“九资河茯苓”、福建的“闽苓”、安徽的“安苓”、四川的“川苓”已成为国内主流茯苓产品,其中“云苓”质量最优,“安苓”产量最大。
目前茯苓人工栽培区域较为集中,主要在云南、湘黔、大别山等地区,各区域都有着独特的产业基础。在福建、河南、广西等地区也有人工栽培茯苓。云南楚雄、普洱等地区以人工栽培茯苓为主。传统茯苓老产区多是按照“农副产品”的方式进行茯苓栽培种植和生产,在这样的种植和生产方式下,茯苓产量和质量较低,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一些茯苓新产区大力发展引种、试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茯苓产量与质量。
目前我国茯苓加工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一是传统早期技术,涉及“发汗”等繁琐步骤,以去除内部多余水分并形成特有的皱纹,较少使用;二是简化的“鲜茯苓采收-剥皮-切制-干燥”技术,成本较低但成品率不高;三是“鲜茯苓采收-蒸制-剥皮-切制-干燥”技术,因其成品率高、成色好而成为主流。茯苓炮制步骤后,产品形式多样,包括茯苓块、茯苓片、茯苓粉等,各自具有不同的功效,如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差异可能与炮制过程中活性成分的变化有关。
目前靖州茯苓加工贸易市场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 65%左右,其中湘黔地区的茯苓,多以鲜茯苓为主,主要销售到靖州集散大市场,在靖州集散大市场加工后再流通到全国各大药材市场,可以扩大茯苓市场占有率。
在我国茯苓行业的发展政策背景中,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并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从黄冈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强调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茯苓等中药材产业,到云南省林草局制定的《云南省林下中药材种植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旨在加速茯苓等林下中药材的良种化进程和品种推广。上海市政府与安徽省政府的《上海市与六安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则进一步推动茯苓等道地药材的产业发展,建设生物医药药源地加工产业园。四川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四川省中药饮片标准制修订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强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注重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茯苓等中药饮片标准研究。陕西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秦岭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亦支持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助力茯苓等中药材产业实现优势转化。
我国茯苓行业的发展历程历经了从初步尝试到现代化产业化的蜕变。建国初期,尽管对茯苓的人工栽培进行了初步尝试,但受限于技术和经验,成果并不显著。到了19世纪60年代,河南、安徽、浙江、云南等地开始广泛采用筒种法,实现了从野外采挖到人工栽培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茯苓的产量并扩大了产区。进入1970年代,茯苓“肉引”栽培技术的完善与推广,使得茯苓种植逐渐规模化,产量进一步提升。随着科研投入的增加,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期间,品种改良和选育工作取得突破,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成功选育出茯苓新品种,同时栽培技术也得到了深入研究。进入21世纪后,茯苓种植逐渐步入产业化和现代化轨道,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增长,深加工和产品开发也日益丰富,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茯苓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才壁垒是茯苓行业新进入者面临的首要挑战。茯苓种植和加工不仅需要农业和生物科技方面的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丰富市场经验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新进入者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起这样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导致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难以与现有企业竞争。
经验壁垒也是茯苓行业新进入者需要克服的重要障碍。茯苓种植和加工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包括菌种选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加工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新进入者由于缺乏这些经验,往往难以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难以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环境壁垒也对新进入者构成了一定的制约。茯苓种植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高,需要特定的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新进入者如果无法找到适宜的种植区域,或者无法确保种植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就会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
资金壁垒也是茯苓行业新进入者需要面对的问题。茯苓种植和加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土地、建设基础设施、采购原材料、研发新技术等。新进入者如果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就难以在市场中立足和发展。
我国茯苓行业产业链涵盖了从上游的种质资源、农药及有机肥料的供应,到中游的种植与加工,再到下游的多元化产品应用。上游环节,优质的种子、农药和有机肥料是茯苓种植的基础,为茯苓的健康生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中游环节,四川鑫睿茯苓种植有限公司、靖州县信茯茯苓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及合作社,凭借专业的种植技术和规模化经营,确保了茯苓的产量与品质。下游环节,茯苓被广泛应用于中成药、保健品、饲料、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不仅体现了茯苓的广泛市场价值,也推动了茯苓产业链的深化与拓展。
我国茯苓产业供需稳定,自给自足能力强,受国内外市场需求驱动显著。从产量来看,自2016年至2021年,茯苓产量稳步上升,尤其是2019年至2021年间,产量激增,显示出强大的市场潜力和生产能力。在2022年,尽管总产量略有下降,但仍旧保持在高位,达到25.2万吨,较2021年下降4.1%。在进出口方面,茯苓是我国特色的中药材产品之一,进口量相对较少,尤其在2020年和2021年,进口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2022年有所增加,达到346.95吨,主要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特定贸易协议的影响。在出口方面,我国茯苓的出口量在近几年呈现波动趋势,2022年出口5806.8吨。从需求量来看,我国茯苓的需求持续增长,与产量增长趋势相符。2022年,尽管产量略有下降,但需求量仍保持在高位,达到24.7万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中药材种植基地的支持力度、提高中药材质量标准、加强中药材市场监管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茯苓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茯苓种植、加工和提取技术得到了显著提升。新的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茯苓的产量和品质,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先进的加工和提取技术能够更好地保留茯苓的有效成分,提升产品的附加值。这些科技创新的成果,为茯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日益增加,对天然、健康、无添加的食材和药品需求不断增长。茯苓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其独特的保健和治疗效果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这种消费趋势的转变,为茯苓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尽管传统老产区凭借多年的生产实践,形成了有效的茯苓栽培和种植方法,但新产区在茯苓引种栽培过程中,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缺乏标准化操作指导,导致了种植技术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包括栽培菌株来源混乱、随意减少栽培用料、人为提前茯苓采收时间以及使用硫黄熏蒸加工茯苓等问题。这些不规范操作不仅降低了茯苓的产量和品质,更对其药用安全和外贸出口造成了潜在威胁。因此茯苓新产区亟待规范种植、优化生产技术,确保茯苓质量稳定,进而推动整个茯苓产业的健康发展。
茯苓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与支撑。当前不少茯苓产区缺乏专业化种植技术、研究推广和服务人才,在茯苓种植生产过程中出现备料不及时、选场随意、缺乏菌种提纯复壮、忽视连作障碍、病虫害防治不当、管理方式不科学、产品生产缺乏创新等问题,问题不仅会对茯苓产业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产生影响,也会阻碍茯苓产业可持续发展。
不少茯苓产区仍秉承“种茯苓、卖原料”的传统生产思想,只注重茯苓的种植和生产,忽视茯苓深加工产品的研制,部分产区虽然将茯苓制成了中成药、保健食品(如茯苓糕干、茯苓夹饼、茯苓酒),但是缺乏后续产品的跟进,这种以生产为主和采用无产业链支撑的模式导致茯苓产值较低、产业发展前景渺茫。
茯苓作为中医临床配方、中成药、保健食品原料,据相关资料显示,茯苓在常见中医临床配方中的配伍率高达70%以上,以茯苓为原料的中成药数量多达 293 种,且以茯苓为原料产品出口数量较大。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以茯苓为原料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目前大多数茯苓产区存在“重生产、轻加工”的思想,多以售卖鲜茯苓、初加工茯苓产品为主,不注重深加工产品,再加上这些产区从事茯苓加工与产品开发的企业数量较少或种植、加工技术科技含量低,导致茯苓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较低,不利于茯苓产品的市场细分、扩大茯苓产品知名度,从而导致茯苓产品收益低、效益差。
我国茯苓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和专业化特点。茯苓种植企业凭借其丰富的种植经验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为行业提供了稳定且优质的原料来源,成为产业链上游的关键力量。大型综合医药企业则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实力,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多元化产品线和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需求。
与此同时,中小型茯苓中药企业以其灵活的经营策略和精细化的管理,专注于茯苓的加工和销售,为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这些企业注重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与茯苓种植企业紧密合作,确保原料的稳定供应,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的购买渠道。
我国茯苓行业整体正迎来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通过引入现代农业科技如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等,茯苓的种植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产业升级和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促使茯苓企业不断创新,推出更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品牌化建设和市场推广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加大市场推广力度,茯苓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份额持续扩大。展望未来,我国茯苓行业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产业不断升级和转型,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茯苓产业百科作为茯苓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茯苓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茯苓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爱游戏平台,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田宣布关闭中国两家工厂:位于广州和武汉!汽油车年产能由149万辆缩减至100万辆,建两家新电动车厂
拜登电视讲话谈退选原因,白宫回应拜登任内未访华,余下几个月是否访华丨独家
知名巨头突然宣布:当年花10亿元向冯小刚买的股权,现拟3.5亿卖了抵债!冯小刚仍持股30%,曾因未完成对赌赔了2亿多元